游戏好友借走账号,

结果因其朋友使用外挂被封禁。

当虚拟财产因他人过错受损,

赔偿责任该如何划分?

近日,长沙市望城区人民法院

审理了这样一起网络侵害虚拟财产纠纷案件。

一、基本案情

大学生小王与小向均系“无畏契约”网络游戏的爱好者。起初两人只是单纯的陪玩关系,随着在游戏里并肩作战的次数增多,两人逐渐从游戏搭子成为好友。为升级账号等级,小王累计投入2548.5元购买游戏装备。

2025年4月,小向通过微信联系小王,提出借用小王游戏账户,供其朋友“小景”使用。基于过往的交情和信任,小王没多想就同意了出借,并叮嘱小向:“不要被封号。”

几日后,小王像往常一样登录游戏,却被那行冰冷的提示浇了个透心凉——他的游戏账号竟被游戏平台处以十年的封禁处罚。小王急忙联系小向,这才得知“小景”在使用账号时违规使用了外挂程序,导致账号被系统检测并处罚。

小王认为,小向作为借号人,在使用账号期间违反游戏规则导致封禁,构成对自身财产权的侵害。二人多次沟通无果,小王遂将小向诉至法院,要求赔偿账号内虚拟财产损失2548.5元。

二、法院判决

长沙市望城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,数据、网络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,小王注册的案涉游戏账户具有财产利益属性,依法应当保护。小王将游戏账户借给小向无偿使用,双方成立借用合同关系,借用期间,小向负有妥善保管和合理使用该账户的义务。法院依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一百二十七条、第一百八十六条、五百九十三条、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之规定,判决被告小向向原告小王赔偿损失2548.5元。

三、法官说法

网络虚拟财产受法律平等保护。即便账号系无偿出借,若借用人未尽监管义务,导致第三方违规操作并造成财产损失,同样需承担相应责任。法官在此提醒:在网络交往中应注重风险防范,妥善保管个人账号信息,不轻易出借、共享账号,避免因他人不当使用而引发纠纷。同时,应注意留存虚拟财产的关键证据,如游戏账户的实名信息、购买及充值记录等。虚拟世界的快乐值得享受,但守护好自己的数字资产,才能让这份快乐不打折扣。

【作者:】 【编辑:内容编辑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