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沙市派出所在12小时内帮助高一学生小刘(化名)追回被骗的37996元。

图片

事后,小刘在母亲的陪同下为民辅警送来感谢信,信中写道:“我们深知,每一次平安的背后,都凝聚着无数像贵所警员这样默默守护者的汗水与努力……”

一起来看看诈骗套路:

小刘在网上看到一个“因高三学业忙想出书”的视频,便私信添加了对方的QQ,验证后被拉进了一个QQ群。因小刘验证时填写的是未成年身份,群内“客服”以“小刘系未成年人涉嫌洗钱犯罪”为由,要求小刘必须要再次进行验证来洗清嫌疑,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。

小刘因害怕受到“处理”,于是按照“客服”要求,拿妈妈的手机绑定了微信、支付宝、银行卡,并下载了某商城APP。“客服”要小刘通过刷几笔流水来证明没有涉嫌洗钱的行为,并承诺后期会全额返还。小刘在“客服”的引导下,用“客服”提供的账号、密码登录了某商场APP并进行了三笔支付,分别是8999元、10999元、17998元。

下单成功后,“客服”告诉小刘现在正在验证中,等验证完成后这些钱会原路返还。并要小刘把所有的聊天记录及交易账单全部删掉,否则不能洗清嫌疑。

图片

小刘警官

幸好在小刘操作不久后,其母亲及时发现异常并报警。沙市派出所快速与某商城客服取得联系,在双方的通力协作下将三笔被骗款共计37996元及时追回。

小刘是比较幸运的,这种“代付款诈骗”资金一旦被骗,极难追回,这是为什么呢?

图片

阳姐

1、诈骗手段方面:诈骗分子使用虚假身份、隐藏真实位置,还会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规则漏洞或跨境交易监管复杂性,快速转移资金,增加追踪难度。

2、受害者方面:很多受害者在代付款后,难及时察觉被骗,错过止损时机。当受害者发现被骗后,往往很难提供完整有效的证据,给维权追款造成阻碍。

3、时间差方面:诈骗分子常在商城客服夜间非营业时段行骗,得手后利用时间差处理、销毁诈骗信息,掩盖犯罪痕迹。

图片

浏阳公安提醒:

1、未成年人在网上购物时一定要提高警惕,莫掉进诈骗分子的陷阱中。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,帮助孩子识别网络风险。

2、如果遇到异常情况,要保持冷静,第一时间和家长进行沟通。

3、家长一定要保管好社交账号关联的银行卡、密码等信息。若发现异常,请及时拨打110报警。

4.建议家长定期检查孩子的网络活动,关注孩子是否接触可疑信息或参与高风险行为。

【作者:】 【编辑:周伟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