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,湖南湘江新区政法工作部在重点人群较集中的锦绣社区,积极探索重点人群帮扶新路径,实施“志愿者培训、心理干预、法治教育、德治教化、文化感染”五大工程,构建完善“党建引领、多元融合、由心而治、四和社区(和睦、和乐、和美、和谐)”的重点人群帮扶“锦绣模式”,实现了社区重点人群的有效管理。

党建引领,构建重点人群帮扶机制

建立重点人群帮扶领导小组,由社区书记、主任分别担任组长,副组长,综治主任、网格员、妇女主任担任成员,落实专人对社区重点人群进行监管和帮扶。健全情况报告、教育帮扶等制度,明确网格化监管、人性化服务、专业化力量参与等工作流程,积极引导重点人群回归社会。将每一名重点人员管理帮扶纳入社区网格化体系,实施“1+1+1+1”管理帮扶模式。即:一名重点人员,一个帮扶管理小组,一套应急救助措施,一个帮扶救助方案。由网格管理员、网格服务员具体负责,从关心家庭、关注生活、体现亲情上入手,用真情去感化、用真心去帮扶、用真诚去挽救,用行动去融入,实现了有效管理。

多元融合,形成重点对象帮扶合力

建立“社区—学校、社区—医院、社区—群众、社区—社会组织、社区—企业”联动平台,形成社区治理的大网络。成立一个团队(由社区维修队、巡逻队、敬老队等16支志愿者队伍组成)、两支社区骨干队伍(一支是志愿者骨干队伍,由60余名社区党员、教师、爱心居民组成;一支专业队伍,由30余名心理咨询师、社工师、律师、高校老师组成)。定期开展志愿者培训、建立志愿者服务积分制度,充分调动志愿者参与服务的积极性,传递助人价值理念,提升志愿者专业水平。组织社区志愿者、社工对安置帮教对象、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、吸毒人员、社区高龄老人、独居老人、大病救助人员、残疾人等走访640余人次,了解他们的诉求和需求。

通过链接民主党派、结对共建单位、爱心企业、社会组织、爱心人士等多方资源,帮助120余位重点对象及其家人实现“微心愿”200余次,让他们感受到组织与社会的关爱和温暖。如为刑满释放人员杨某、戒毒人员刘某等解决就业难题;为残障人士刘某、89岁的骆娭毑、70余岁的李嗲嗲购买电动轮椅;为家境困难的精障人士段某和陈某、刑满释放人员杨某等购买过冬衣裤;为5名刑满释放人员及1位戒毒人员购买过冬棉被;为社区80余位独居、孤寡老人上门检修电路、维修电器、量血压、辅助老人交水电燃气费、网购等;每月为社区60余名高龄老人免费剪头、磨菜刀等。

重点对象的 “心底之爱”被唤醒,主动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,践行社区倡导的“周行一善”“随手公益”,在帮助他人中获得人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。如社区矫正对象王某曾多次为高新区防疫一线捐款捐物,捐赠总价值50余万元,他还多次参加学校平安复学志愿执勤活动,为老人捐赠益生菌和生活物资;社区矫正对象张某义务捐献物资绘制社区文化墙;涉毒人员沈某为社区园艺角浇花;刑满释放人员杨某、社区矫正对象钟某参加社区清洁行动等。

由心而治,搭建心理干预服务平台

重点打造标准化心理咨询室,对重点对象建立心理档案118个、开展个性化心理咨询82人次。定期走访重点对象的家人,帮助重点对象家人应对突发情况,学会调适心理。针对5名重点对象小孩开展“21天能量朗读”心理训练,同时还为有需求的居民开展免费心理咨询100余人次。

建立日常排查评估机制,定期开展社会心态监测分析,开展特殊人群心理干预和风险评估,实施“红、黄、绿三色等级预警机制”,针对“绿色”服务对象,以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为主;针对“黄色”服务对象,则采取沙盘治疗、曼陀罗绘画治疗等心理咨询措施疏导情绪、修复关系;针对“红色”高危对象,及时采取专业心理干预或适时转介专业医疗机构治疗,并动态跟踪,适时调整预警等级。同时,在社区居民广场设置哈哈镜,在广场电子屏幕播放心理知识视频,开展“运动悦心”“音乐调心”“绘画曼陀罗”“七步健心操”“社区健心课堂”等活动,及时疏导居民情绪,降低因生活失意、心态失衡、行为失常等导致的矛盾纠纷,营造了和睦、和乐、和美、和谐的社区氛围,社区多年来未发生一起重点人群引发的重大警情,连续四年被市区评为“三无”社区和“平安社区”。

【作者:】 【编辑:罗悦】